第72章(1 / 2)

农门妇 欣欣向荣 4068 字 2个月前

只 不过,到底还没长大,碧青一走,碧兰努力做好家里的事儿,强迫自己长大,心里其实很怕,因为小时候那段挨饿的日子,碧兰记忆犹新,虽如今日子好了,心里难 免还有阴影,碧兰本能的倚靠姐姐,只要姐姐在,她就不怕,可姐姐走了,去了雁门,雁门正在打仗,姐夫生死不明,姐姐去了会如何,谁都不知道,碧兰甚至不敢 去想,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往前走,碧兰越来越害怕,后来碧青的信儿传回家,才算松了口气。

这会儿一见着碧青,大半年的担心害怕齐齐涌上来,哪里还撑得住,冲过去趴在碧青怀里呜呜的大哭起来。

碧青眼眶也有些酸,小时的苦难留给碧兰的印象太过深刻,即使如今这丫头看起来开朗,内里却仍然缺少安全感,这大半年,不知怎么担心呢。

碧青抱着她,让她哭,哭出来就好受了。碧兰哭痛快了,意识到还在大门外呢, 顿时不好意思起来,小脸通红,眼睛通红,像冬时养的小兔子,捏着帕子脑袋都不好意思抬了。

碧青牵过燕子来跟她说:“这是小姨。”

燕子乖巧的叫了声小姨,碧兰愣了愣,好奇的看着燕子:“姐,这小姑娘真好看,可怎么管我叫小姨呢?”

碧青道:“我认的大闺女,不管你叫小姨叫什么?这是小舅。”指着二郎:“这是你二叔……”接着王大娘,沈管家,冬月,冬时,家里的小厮,都给燕子指了一遍。

虽不知燕子是从哪儿来的,可姑娘认的女儿,就是小小姐,冬月带着冬时给燕子见礼,最后碧青拉着燕子走到师傅跟前,跪在地上磕头:“不肖弟子碧青回来了。”

燕子也跟着磕头,先生扶起碧青,端详她半晌道:“大半年不见,丫头倒是知道礼儿了,行了,咱们师徒之间用不着这些。”

说着看向燕子:“这是东篱老头的孙女?”碧青点点头:“也是我闺女,您老的徒孙。”

先生点点头,和颜悦色的道:“你外公身上事儿多,恐照顾不过来,跟你娘安心在武陵源住着吧,回头想你外公了,我叫老江送你去京城,走一趟就是了。”

燕子点点头:“燕子知道,燕子很喜欢这里。”

来的匆忙,也来不及收拾燕子住的院子,碧青就让她先跟碧兰住着,等收拾好院子,再把燕子挪出来。

平白无故多了个外甥女,碧兰很是欢喜,拉着燕子回自己屋安置去了。陆超眼巴巴看着碧蓝走了,顿时变得没精打采,大半年不见了,连句话都没说上,莫非碧兰不想见自己。

小 海见自己哥们那样儿,忍不住笑了起来,一拳打在他肩膀上:“咋了?胖墩,见我二姐不搭理你,心里过不去了,这去了一趟雁门,小时候那灵透劲儿怎么都没了, 你也不看看,这里有多少人,我二姐脸皮儿薄,哪会在这儿跟你说话儿,放心吧,我二姐心里想着你呢,前两天还问我,你啥时候回来呢。”

陆超一听,顿时精神了,抓着小海急急的问:“当真?”

小海白了他一眼,没好气的道:“假的。”转身往里跑了,陆超急忙跟了进去。碧青摇头失笑,忽然有些羡慕,想起蛮牛,想起儿子,又觉实在用不着羡慕。

碧青跟二郎一左一右扶着先生进去,到了书斋,才问二郎:“我给你的信可接着了。”

二郎知道碧青问的什么,点点头:“嫂子的信,我给凤林看了,他很欢喜,却执意留在京城,说他是崔家的嫡长孙,跑到哪儿都摘不掉骨子里的一个崔字,既生为崔家人,享了别人享不到的荣华富贵,也当担起崔家做下的事儿。”

碧青眉头一皱:“糊涂,这小子糊涂透了,他才多大,就是一个孩子罢了,崔家便做了多少孽,有他什么错,便担当,有他爷爷,有他爹呢,跟他什么干系。”

先生叹了口气:“崔家这次犯的通敌叛国之罪,莫说凤林是崔家的嫡长孙,便是那些旁枝的族人,这回也难保性命。”

碧青忙道:“那师傅呢,难道您老爷要受崔家牵累?”

二郎:“嫂子别急,先生无事,因举荐贤才,有功于社稷,万岁爷特赐先生一个齐姓,师傅跟崔家再无干系了。”

碧青心说,看来皇上这回铁了心要收拾崔家,才把师傅摘了出来,可崔凤林那小子怎么办,才多大啊,难道真要杀头了吗,那么骄傲出色的年轻人……

武 陵先生叹了口气:“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,崔家这些年做的事已经太过了,又在北征军里,把手,弩制造图送给了胡人,此等通敌叛国的大罪,足够崔家灭几次 九族的了,不是太后病卧在床,皇上早动手了,如今是一丝情份也没了,丫头,有些事是注定的,纵然你再聪明也没用,风林那孩子虽是金银富贵窝里长起来的,却 没享过真正的骨肉亲情,在崔家,父子,母子,兄弟之间有的只是利益,所以,那孩子才乐意跟着你,回头你去瞧瞧他吧,那孩子见了你,定会欢喜。”

不日北征大军回朝,大军从安定门进了内城,夹道迎接的百姓欢声雷动,整个京城都沸腾了,赫连威强撑着箭伤骑在马上,紧紧跟在慕容湛后头,接受百姓的巡礼,进了皇城,皇上带着文武百官站在九龙御阶上,这是给予出兵将帅最高的礼节。

将士们齐齐跪下扣头,皇上大声道:“都是我大齐的好男儿,朕替大齐的百姓谢谢你们,将士们辛苦了。”

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……”将士们一个个激动的满脸通红,万岁之声响彻皇城,摇山振岳一般,慈宁宫里都听得一清二楚。

太后睁开眼,看向皇后:“北征大军回朝了?”

皇后点点头,接过宫女手里的药碗:“母后吃药吧。”

太后吃了药才道:“这些日子怎不见崔家人进宫问安了?”

皇后苦笑了一声:“母后,如今哪还有崔家啊,大军还没进京呢,崔家就抄了家,上下三百余口如今都在天牢里头呢。”

太后大惊,剧烈咳嗽起来,刚喝下去的药,悉数吐了出来,皇后吓了一跳忙道:“母后千万保重,您是咱崔家最后一点儿依仗了。”

太后摇摇头:“不中用了,不中用了,我自己的儿子,还能不知道性子吗,崔家早就是皇上的眼中钉,叫你爹约束族人收敛些,只是不听,崔家兴盛百年,终走到了今天。”

皇后忍不住抹了抹眼泪:“现在说这些,也没用了,还是想想有什么主意能救崔家吧。”

太后道:“即便再如何,崔家到底有拥立之功,况且,看在本宫面儿上,皇上也不该这么下死手啊,究竟是个什么罪名,值当抄家下狱。”

皇后吱吱呜呜的道:“听说为了打压赫连威,庆元庆平把手,弩制造图给了北胡。”

太后倒吸了一口凉气:“糊涂,糊涂啊 便再怎么斗,也得看时候吧 ,那可是战场,胡人可是敌军啊,私自把武器制造图给胡人,这是通敌叛国的大罪,是要灭九族的,犯了此等大罪,十个崔家也救不得了。”

气的极致,一口气上不来厥了过去,皇后吓的不行,忙叫人。

皇上大宴了北征的将士,刚出大殿,周喜忙上前道:“万岁爷,太后娘娘哪儿不好呢,太医说,恐过不去今儿晚上了。”

皇上一愣:“早上朕过去的时候,瞧着比昨儿精神了些,怎这么会儿就不成了。”

周喜可不敢多说话,这时候多说多错,即便崔家犯叛国的大罪,可太后跟皇后娘娘都是崔家人,皇上怎么着都成,外人若是敢说一句,一准儿没好儿。

皇上迈脚进了慈宁宫,见太后紧闭着双眼,脸上隐隐泛着青黑,不过一天的功夫,便露了下世的苗头。

到 底是自己的亲娘,皇上忙跪在床头轻唤:“母后,母后。”喊了半天,太后方勉强睁开眼,目光有些混沌,半天才找到焦距,看清是儿子,不知从哪儿钻出一股力气 来,抓住皇上的手:“你,你答应母后,放过崔家,便不念当初的拥立之功,念在母后生养了你一场,抬抬手,放崔家一条生路吧,削职罢官尽由着你,只给崔家留 条活路就成。”

皇上脸色一变:“母后是想让朕当个昏君吗,不说崔家犯下的累累重罪,只通敌叛国这一条,就够崔家九族灭八回的,朕 何曾没给过崔家生路,可崔家却不知收敛,深州大旱,朕下旨赈灾,整整一百万两赈灾的银子,到了深州连一万两都没有,那可是深州百姓的救命的银子,却被那些 官儿层层盘剥,母后可知,贪了赈灾银子的官员从上到下一共二十四人,朕却只杀了一个深州知府,而真正的罪魁祸首,最大的贪官却是朕的大舅哥,二十四个涉案 的贪官里,光崔家门里就占了九个,母后让朕给崔家一条生路,崔家可曾给深州百姓生路了吗 ,那数万饿死的灾民,该向谁去讨命,而朕念及当年崔家的拥立之功,念及崔家是朕的母舅之族,置深州数万灾民的性命于不顾,饶了崔家,崔家后来又干了什么, 通敌叛国,为了与赫连一族争斗,竟不顾大敌当前,偷窃弓,弩制造图送给胡人,若不是湛儿事先命工匠造出了,威力强大的床,弩,连,弩,恐怕,没有如今的雁 门大捷了,若胡人攻破雁门,长驱直入,生灵涂炭,我大齐江山危矣,做下此等叛逆之事的时候,就该知道下场了,若放过崔家,朕怎对得住浴血奋战的将士们,怎 对的住我大齐的万千黎民,母后,朕不会绕过崔家,朕要灭崔家的九族,以儆效尤。”

噗……太后一口鲜血喷了出来,喷了皇上一身,皇上愣了愣,缓缓站起来,太医忙跪行上前,哆嗦索索的搭脉,顿时脸色煞白:“皇上,太后娘娘薨了。”皇后只觉眼前一黑,一跤栽了下去。

丧钟敲响,太后薨逝,头七未过,杜相领头上奏弹劾崔家九宗大罪,皇上大怒,下旨择日处斩崔家满门。

过了麦收就入了夏,一天比着一天热,晌午头上日头正大,武陵源上的桃树都日头晒得蔫头耷拉脑的没精神。

狗娃子的小黄热的趴在树荫下,吐着舌头哈哈的散着热气,小黄是王大娘家的大黄狗生的,碧青的婆婆见狗娃子稀罕,就要了一只过来,给狗娃子养着,狗娃子起了名叫小黄。